第(2/3)页 于氏也不好多留她们,再三叮嘱后才放了人离开。 隔日下午,敬庭特意搭了凳子的车回了村子。 据悉,牙行的信息跟苗盛了解的还真有点出入。疑点在于,房主姓孙,而牙行委托书上的姓却是李,是房主的夫人。 若是夫妻和睦倒没什么,若是心有芥蒂,那就不好说了。 “苗大哥的意思是,只要房契是真的,咱就不用担心。”敬庭道,“因为衙门没有那处房子的底案,说明是‘白契’,是不受官府保护的。到时候咱们去衙门换成‘红契’就万事大吉了。” 经此一事,董梅算是了解了这儿买卖房子的规矩了。 很多人都是直接交易,只要拿到了房契就有了房子的所有权。而且房契只有一张,房契一旦丢失,捡到房契的人完全可以以此自称买方,要求房屋的居住者腾退,即便对簿公堂,房屋的实际所有人如果不能请到中间人。经手人,甚至是原房主作证,也可能很难打赢官司的。 上面提到的情况是‘白契’。 ‘白契’经由官府备案,变成‘红契’得付百分之五的交易税费。好比董梅花而百两银子买了那院子,得交十两银子的税费。 一来税费不便宜,而来古人观念不同罢了。 他们认为只要好好保存‘白契’,就无需换成‘红契。’一般人家也没见丢过房契的,除非自家人偷了去。 想到这儿,董梅觉得这院子很有可能是那位夫人背着老爷偷偷买了也不一定。 正如苗盛所说,即便房主不同意,那也是他自家人捣的鬼,跟他们没有关系。 说的也是,房契都到手了,就算是打官司那也是牙行的责任。 敬庭也找了其他的房子,不是太小就是格局不大合适,临时建个院子也来不及。 要说还是这院子合适。 “姜姐姐,你说呢?”董梅是真的拿不定主意,第一次在古代买房子,就遇着绊子了。 “买吧。”秋菊道,“即便有后事,那也是牙行的事。” “行,听你的。” 瞧着秋菊办学急切的样子,董梅也就拍板同意了。她俩起身要去卤菜坊帮忙,如今家里人手有点不够。志明志宏都跟着顾老头去药山了,据说去年栽的药苗子废了有一半儿了。 第(2/3)页